中汇-ag凯发k8国际

公允价值评估可提升信息质量
2013年08月14日

来源:中国会计报

 

       会计需要公允价值计量,审计需要对公允价值计量形成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进行判断,而判断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就需要估值技术。
       因此,利用估值技术服务于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以及公允价值的审计责无旁贷地落在了资产评估师的肩上。
       现如今,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由于其永恒不变的“忠诚性”而表现出较强的可靠性,但其未能考虑到通货膨胀及技术进步等因素对资产价值的影响,尤其是在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经济形势瞬息万变的现在,历史成本计量越来越不能完全满足报告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甚至会误导报告使用者做出不恰当的决策。
       公允价值计量由于与资产现状正相关、按照市场表现真实反映资产价值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也正是由于其价格表现的“随行就市”而导致其可靠性受到质疑。
       值得关注的是,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计量分为依次递减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交易价格, 即相同资产如果有公开市场的自愿报价,则应首先选择公开市场报价作为计量的标准;第二个层次是类似资产报价,即如果本类资产没有公开市场报价,即应采用类似资产的公开市场报价作为计量的标准;第三个层次是估值技术,即在缺失公开市场报价的前提下,可以采用估值技术。
       但是,相似价值参照物和估值技术,往往被认为主观因素和人为因素干扰较多,因而,其可靠性容易受到质疑。
       事实上,使用估值技术、估值模型并不一定代表可靠性的降低,同时,对于交易不活跃的市场、可比性差的市场、价格变动剧烈的市场,即使找到相同或相似的参照物,其价值也未必公允。
       资产评估师由于其在估值方面的专业性、立场上的独立性而能够为公允价值审计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保障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首先是评估技术能够满足会计计量的专业要求。一些资产或负债由于并没有活跃的市场,会计师无法观察到这种由市场机制所决定的价格表现,从而不能直接用市场价格来对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而对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更需要运用很强的专业性理论和评估技术。
       专业的评估机构由于其价值信息和估值经验的丰富积累,从而能够运用评估技术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提供专业支持。
       其次是在资产评估执业过程中对评估程序的严格遵守能够为会计计量的客观性奠定基础。资产评估是一种专业行为,是建立在专业技术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一种专业判断。会计信息的客观性要求,能够通过评估过程中严格遵循评估程序及遵守独立、客观、公正的立场而得到保证。
       最后,资产评估的独立性能够强化公允价值计量的公正性。
       独立性是资产评估的基本特征。
       这种独立不仅表现在计量过程中精神独立,也包括评估师立场的形式独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专业的、独立的评估机构依据相关评估法规、准则、规范和行业惯例,提供现时的价值尺度,对于政府监管部门、会计信息使用方和社会公众是一种具有较强公信力的信息服务,有利于形成公正的会计信息,特别是关于公允价值的信息。
       由评估师进行的估值,由于其专业性及客观性、独立性,有效防范了审计师的道德风险并保护了委托人的利益,在确保相关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公允价值信息的可靠性。
       评估师与审计师应完美对接
       新会计准则中有多个准则涉及到公允价值计量,其中由于受市场充分性局限等而需要借助专业估值力量的主要包括合并对价分摊、资产减值、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确定、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等,每一项公允价值的确定及审计都需要评估师与审计师在程序上的有效配合及在认识上的协调一致。  
       程序有效配合
       传统的审计程序中不会出现资产评估的身影,但公允价值审计程序则使资产评估成为其中必要的一个环节。传统的资产评估项目中常规的程序起点为审计的程序终点,即审计结果确定后,企业以审定后的结果进行评估申报,资产评估与审计之间在程序上是一种离断状态下的前后承继关系。
       而当资产评估服务于公允价值审计时,资产评估程序与审计程序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叉状态。
       资产评估需要借助于审计已经确定的除公允价值计量科目以外的其他资产、负债、损益及现金流的审计结果,审计师则需要资产评估对公允价值的确定来最终完成审计程序。
       例如在商誉减值测试中,对 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测需要以审计后历史盈利水平为出发点,同时审计师需要借助资产评估结果来确定商誉的公允价值从而判断其是否存在减值。
       审计师对历史盈利水平审计的质量高低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评估师的未来预测并影响最后评估结果的公允性,该评估结果又反过来由于审计师的使用而影响审计结果的最终质量。
       因此,评估师与审计师在审计程序中的有效配合对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认识协调一致
       公允价值审计涉及会计、审计、评估三者的衔接,因此,除业务能力外,更强调三者之间的沟通能力和沟通义务,有效沟通才能达成认识上的一致性并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例如在合并对价分摊项目中对商誉及无账面记录的无形资产的分析辨认,虽然宗旨是尽可能将企业拥有的经济资源“辨认”清晰,尽可能将“不可辨认”(或“不可确指”)无形资产的范围缩小,但正是由于其“辨认”不是一个完全客观的过程,因而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利器。是多提点无形资产还是多留点商誉,价值的天平向哪一边倾斜,决定了企业当年甚至未来年度的报表是否“好看”,也决定了企业账面是否会形成经不起时间考验的资产泡沫。
       从商誉中分离出无形资产并分别计量就需要跳出财务范畴,特别是要分析现实产业发展中的具体商业模式。评估机构由于其对行业研究的更多关注及人员储备的多样性、专业性,可以给审计师以建设性意见。   
       专业促进完备
       由于时间、人员配备等因素的制约,审计师往往并不能完全按照准则的要求执行全部审计程序,在某些环节上往往采用变 通的替代程序。
       例如新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用了很长篇幅叙述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时各项资产及负债的公允价值确定的原则和方法,但实际程序执行中审计往往用补提折旧或冲回已提折旧的方法核实固定资产净值,用计提减值准备来冲减实物资产账面价值,这样的做法并未真正反映实物资产的价值状况,至于冷背、变质存货的变价、实物资产的盘盈等价值的确定,常规的审计方法也只能达到雾里看花的效果。
       值得关注的是,资产评估在公允价值审计中的介入,由于在实物盘点及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按照严格的操作规程估值等环节,使每一项资产的价值都明晰化,提升了审计信息质量,降低了审计风险,审计师分析、利用资产评估结果的过程间接促进了审计程序更加完备。
       资产评估在公允价值审计过程中,与审计师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并因专业性、独立性等有效服务于公允价值审计。
       如果说会计审计既是技术也是艺术,那么资产评估就更是一门技术和艺术,两种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一定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描绘出一副更加美丽的历史画卷。
 
网站地图